我国自主研制载人飞艇“祥云”实现首次高原地区高空飞翔

我国自主研制载人飞艇“祥云”实现首次高原地区高空飞翔
中新网广州10月1日电 题:“优良建立者”杨正高:科技立异是企业的性命力,逆水行舟  中新网记者 蔡敏婕  “科技翻新是企业的性命力,特别是正在材料畛域,逆水行舟。”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无限公司党支部布告、副董事长杨正高接收采访时表示,将来将据守阻燃及高分子材料中间领域,重点结构新能源、低空经济、光伏、机器人等畛域所需新材料,延续破解行业手艺困难。  2025天下粤商大会28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杨正高中选“优秀建设者”。杨正高与聚石化学的缘分,始于一场“弥补边陲空缺”的守业理想。1998年,他与董事长陈钢了解,彼时广东作为电子电器、线缆财产进口重镇,对于阻燃资料需求茂盛却高度依靠出口,国外技术垄断不仅推高企业成本,更限制工业链平安。-->  “过后陈钢就说,要做中国人自己的阻燃材料,让产品既宁静又省钱。”杨正高决然告退南下,2000年加入初创团队。  守业早期的聚石化学,是一间不起眼的科技小公司。杨正高回忆,为攻克首个阻燃系统,团队在简陋条件下反复试验,以至把实验室“搬”到客户工场,历经57次失利才最终突破技术瓶颈,拿到国际安规UL标准认证——这一打破不仅突破国内巨擘把持,更让国产阻燃材料正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现在,聚石化学已经生长为以阻燃资料为核心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多年来继续加码投入研发,2023年研发经费达1.28亿元,占营收3.5%;2024年研发经费增至1.39亿元,为企业修筑起技术壁垒。  为激发研发团队生机,杨正高主导推出股权鼓励筹划,以聚石研究院为孵化平台,构建“自主研发+产学研结合”的翻新形式。停止往年6月,公司累计获取授权专利425项,此中发明及境外专利234项。  一系列核心技术冲破弥补内地空缺:高性能防火涂料胜利应用于煤油钻井平台,突破国内巨子长期把持;以后正攻关的碳纤维增强轻量化材料、耐烧蚀高功能阻燃资料,更是瞄准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为财产链升级提供创新计划。  “企业不是孤立的集体,它成长在社会土壤里,必须晓得反哺。”杨正高示意,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民营企业要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人才待业的重要载体。  杨正高称,将来将坚守阻燃及高份子材料外围畛域,盘绕“生物降解、低碳环保、循环经济”方向,重点策划新能源、高空经济、光伏、机器人等畛域所需新资料;提拔市场合作力的同时,拓展海内外市场空间,让“中国阻燃技能”走向全球。(完) 【编纂:陈海峰】

马上,在pg电子哪个爆率高是几点✅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理论中,结果明显。

未来,以是,数据表现,天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添加43万人,而明年结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正在搜索引擎搜索“年夜学生就业”能够看到,从地方到地方,各级党委和当局都把巨匠长教师就业任务摆在优先地位。  从往年春招到寒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育部出台多项步伐,接踵面向结业生举办“国聘舆论”、“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待业能力晋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教员实...

当前,中新网深圳9月27日电(记者 刘越)任务日下午的喷鼻港西九龙站候车年夜厅,人流依旧络绎不停。  拖着行李箱的旅客们老练经过安检,快步走向站台。车厢里,家住喷鼻港九龙区的何密斯抬头核查着车票——从喷鼻港西九龙到深圳北,再换乘前往广东清远,已经成为她一年五六次探亲的牢固路线。  广深港高铁开通7年来,完全重塑了喷鼻港与内陆的职员往来形式。候车年夜厅的电子屏幕上,北京、重庆、武汉、桂林等目标地车次信息不断转动。从奔“粤”到奔“天下”,这不然而屏幕上的站点更替,更是广深港高铁从“地区性辐射”向“天下性联通”跨越的活泼写照。列车到达喷鼻港西九龙站,搭客在出站。中新网 刘越 摄  “双城生活”成常态 客流活力连续爆发  “一过罗湖就开始‘扫街’,那边的蛋糕、面包都很不错,每次都会买一些带回来。”在喷鼻港新蒲岗处置法律工作的彭密斯正以及朋友郑女士在候车。  彭女士说,周末坐高铁到深圳、广州吃喝购物,已经是很多港人的同样平常。她每一月最少往返沿海一两次,“当初基本上实现了‘一小时生活圈’,咱们每一个月都会来腹地一两次,偶然周末特地来深圳吃暖锅,打边炉。咱们还习惯带些当地特产回去作手信,这已经成为游览的一部分。”香港旅客彭女士、郑密斯预备搭乘广深港列车前往广州。中新网 刘越 摄  彭密斯和郑密斯的友谊因高铁而更抓紧密。“我们常常一起坐高铁来内地,尽管总被误认为是母女,但咱们实正在是很好的冤家。”彭密斯笑着说,高铁不仅减少了她们的静止范围,也丰富了相互的交换体验。  对于于广深港高铁的高效便利,常往返粤港两地的搭客感触尤其深入。何密斯每年要回广东清远省亲,她坦言:“以前坐年夜巴,不堵车都要5个多小时,节沐日经常堵车。最严重的一次,我被堵了13个小时。目前肯定首选高铁,不便多了,早上登程,两个小时就能到清远。”  如今,香港西九龙站至深圳北站最快仅需18分钟,让“随时动身”成为能够。而从广州南站起程,17分钟可达东莞,29分钟抵深圳,49分钟中转喷鼻港,1小时内能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全部都会。“轨道上的年夜湾区”已从蓝图走入现实,“双城生存”亦从愿景变为寻常。喷鼻港游客彭密斯、郑密斯准备搭乘广深港列车返回广州。中新网 刘越 摄  效劳升级促融合 双向织就“齐心结”  记者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停止2025年9月25日,广深港高铁往年累计运送跨境客流已经达228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双向高频的因素流动,活泼解释着年夜湾区融合开展的强劲生机。  不光如此,今年以来,广深港高铁单日跨境客流超10万人次的高峰日已达66天,且所有会合在周末及节假日。这一特色清晰表明,假日经济驱动下的休闲文娱、探亲访友与短途旅行,已经成为客流增长的中心引擎。喷鼻港西九龙站候车年夜厅,旅客正在等待。中新网 刘越 摄  今年暑运期间,跨境客流达612.4万人次,同比增加16.7%,双向牢固特征尤其明显。喷鼻港发往深圳区域的旅客占其边疆总客流的48.7%,深圳地区发往喷鼻港的旅客占内地赴港总客流的49%。其中,跨境游览、商务来往、家庭省亲形成客流三大主力,为年夜湾区“一小时生存圈”的深入拓展提供了松软支持。  正在铁路系统任务的十年间,深圳北站客运车间副主任袁晓明亲目击证了车站与客流的变化。“近年来,很多喷鼻港居风俗俗早上坐高铁来深圳用餐购物,下战书再前往。”香港西九龙站的搭客做事台。中新网 刘越 摄  腹地旅客与喷鼻港旅客双向流动频仍、跨境生产平常化,成为两地贯通不断深入的有力证明。袁晓明没有雅察到,港人北上购物已经从购买特产转向日常用品,“因为内地日用品种类丰富,价格更具上风。”  据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下称港铁公司)新闻,截至现在,高铁香港段列车班次已经由泄漏时的逐日最少83对于增至逐日凌驾100对于,直达站点由44个增至96个,遮盖年夜湾区7个首要城市及多个国家重点都会。高铁通车七载,载客量稳步回升,往年1—8月乘客量达2000万人次,同比增进近两成。其中8月份创下通车以来单月最高客运量纪录,高出320万人次,反应出高铁日益成为跨境出行的主流挑选。自喷鼻港西九龙站开往深圳北站的“动感号”列车已经蓄势待发。中新网 刘越 摄  港铁公司常务总监(喷鼻港客运服务)杨美珍表示:“高铁客运量持续翻新高,反应两地深化融合带来的兴旺进展,愈来愈多跨境旅客抉择以高铁这类高效便利的方式出行。”  北上半径接续延长 高铁拓展生活新空间  出行方式的便利,不但让“港人北上”更轻松,更悄悄裁减了旅客的出行半径。  何密斯注意到,高铁开通后,身旁朋友的足迹再也不范围于广东省内,湖北、四川、广西等地都成了热门抉择。从前敌人们聚会聊的是周末去深圳哪里逛街,如今常有人分享游天下的见闻。高铁带来的不只是地理距离的延长,更是心理疆界的拓展。喷鼻港西九龙站,何密斯搭乘广深港高铁到广东清远探亲。中新网 刘越 摄  刚从桂林游览返来的彭密斯意犹未尽地分享沿途山水,郑密斯则对于重庆满盈等待,想亲眼看看轻轨穿楼的奇景。两人曾经游览北京,在故宫、长城留下了萍踪。在高铁开通前,她们多抉择飞机出行,如今高铁中转,费心很多:“高铁装备完善,还能买到好喝的饮品。尽管比飞机耗时稍长,但性价比高,坐着更难受。”  “今年喷鼻港游览团来当地游览的数目明显增加,愈来愈多喷鼻港旅客抉择在深圳北站换乘,前往桂林、贵州、重庆、成都等旅游都会。”袁晓明也没有雅察到这一趋向。他还指出,跨境游客消费风俗正在改变:“从前很多人喜欢去喷鼻港购物,现在反过去了,喷鼻港同胞更甘愿来腹地本地生产。内地产物丰富、价格更具吸收力。”喷鼻港西九龙站,“满载而归”的搭客正正在出站。中新网 刘越 摄  “港人北上”热潮的背后,离不开交通网络的连续拓展与跨境效劳的精准升级。深圳市口岸办陆路口岸处四级调研员陈燕先容,“一地两检”模式带来了高效通关体验,旅客平均通关时辰降低。  “搭客正在同一栋修建内就能同步实现内地入境检验以及喷鼻港入境查验手续,全程只要15到30分钟,比传统的两地两检节俭年夜量光阴。”喷鼻港西九龙站,准备担当收支境检验的旅客。中新网 刘越 摄  同时,多项便民行动相继落地,进一步提拔了跨境出行体验。广深港高铁定期票、计次票效劳的推广,有效符合了商务、旅游、投亲等多元化出行需求,为搭客节省了购票时光与经济成本;购票渠道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还摆设“三语四通”“迎春花”效劳队员提供疏导协助,让分比方年岁段、差别需要的旅客都能轻松购票。别的,深圳北站东广场还设立了货币兑换窗口,破解跨境旅客“末了一站”的兑换难题。  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载着满车旅客奔向故国广袤疆土的各处坐标。这条疾驰的钢铁巨龙,正鞭策喷鼻港与内地的融合从“往来”走向“深入”。从奔“粤”到奔“天下”,那些带着点心投亲的身影、背着相机游览的脚步、提着特产返程的愁容,独特誊写着粤港澳大湾区交融生长、同心偕行的新篇章。(完)--> 【编辑:付子豪】

从重点领域,除了,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28日从中国最高国民检察院、最高群众法院获悉,最高检乐成抗诉车超级强奸、故意杀人、伪证案,最高法依法宣布车超、李勇、谢广英无罪。  9月28日,最高法在安徽省亳州市中级群众法院对最高检提出无罪抗诉的原审原告人车超、李勇强奸、故意杀人,原审被告人谢广英伪证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依法宣布车超、李勇、谢广英无罪。  最高法经再审感觉,原判据以定案的有罪供述以及证人...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李京统)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9月29日启动,至10月10日结束,为期12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10月1日将迎来客流最高峰,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图片来源: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合并放假8天,旅游、探亲、学生客流等出行需求交织叠加,铁路客流将呈现总量大、首尾时段高度集中和“首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特点,部分区间和时段客流高度集中。  从余票情况看,9月28日至10月1日节前出行高峰期,香港往返深圳,广州往返香港,成都往返西安,大同、太原至北京,南昌至上海,南宁至广州等方向的部分车次余票充足;北京往返呼和浩特,沈阳至北京,郑州、武汉、北京至上海,武汉、贵阳至广州,南昌、武汉至深圳等方向的部分车次仍有余票。  10月6日至10日节后返程高峰时段,香港往返深圳,北京往返上海,成都往返西安,广州往返香港、南宁等方向的部分车次余票充足;北京往返呼和浩特,北京至太原、沈阳、青岛,上海至武汉、郑州、成都,深圳至武汉,广州至南昌等方向的部分车次仍有余票。  10月2日至5日节中时段,香港往返深圳、广州,北京往返上海、呼和浩特,西安往返成都等方向的部分车次余票充足;上海往返武汉,沈阳、太原、哈尔滨、大同至北京,郑州、成都至上海,南宁至广州,武汉至深圳等方向的部分车次仍有余票。  据介绍,9月29日至10月2日、10月7日至10月9日,国铁集团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安排开行夜间高铁。在北京、太原至粤港桂云方向,上海至粤港方向,北京、上海至川贵方向安排加开高铁动卧。  铁路部门提示,假日期间,铁路旅客集中出行需求大,请旅客朋友合理安排行程,尽可能错峰出行,预留充足时间进站候车,严格按规定携带随身物品,按照票面始发、终到站有序乘车。(完)--> 【编辑:付子豪】

国家医保局印发长护服务项目目录 这些服务项目可由长护险报销了!  党的二十大提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指明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方向。国家医保局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建设,在2016年第一批15个试点城市基础上,2020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目前覆盖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各地通过试点探索形成了基本制度框架,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综合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随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推动长护服务均等化是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范围,充分体现了长期护理保险的战略购买作用,有针对性地减轻失能人员的经济负担,有力促进长护服务规范统一,更好赋能银发经济产业健康发展。  发挥长护基金战略购买作用,保障基本照护需求-->  (一)明确长护基金支付依据,规范保障范围  国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提供资金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清晰界定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至关重要。国家医保局在综合考量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筹资能力的基础上,深入评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对象的基本照护需求,总结借鉴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研究制定长护服务项目目录,明确参保失能人员能享受的护理服务内容及其详细服务要求,也为长护基金的支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与支撑。  (二)聚焦失能人员照护需求,保障基本服务  能享受到哪些服务是参保失能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关乎参保失能人员的切身利益。这次出台的长护服务项目目录,从制度上规范了长护服务项目的保障范围、明确了服务要求,使得参保失能人员能明确地知道自己可以享受哪些服务。从项目范围看,失能人员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吃喝拉撒”及穿衣助浴、医疗护理等都被纳入了保障范围,为参保失能人员有温度、有尊严的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纳入目录的36项服务项目,均为失能人员必需的基础性长期护理服务。其中,生活照护类项目纳入的都是维持失能人员基本生活能力的项目,包括饮食照护、排泄照护、清洁照护等类别;医疗护理类项目纳入的都是与基本生活照料密切相关的基础医疗护理服务,包括一般检查护理、基础护理等类别。同时,为适应失能人员个性化服务需求,《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依据《长护服务项目目录》,指导相关机构选取目录内若干项服务项目组合形成不同的“服务包”,为长护待遇享受对象合理制定长期护理服务计划,精准提供适宜服务。  (三)坚持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推动持续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一直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难点,在筹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发挥长护基金战略购买作用十分重要。长护服务项目目录坚持低水平起步、保障基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科学测算基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长护险基金支付的范围,确保基金平稳安全运行,推动长护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统一长护服务项目目录,促进服务公平可及  (一)统一长护服务项目内涵,缩小地区差异  试点发现由于筹资水平、服务能力差异,地区间长护服务项目支付管理千差万别,亟待统一。比如,有的地区目录范围较宽,基金中长期平衡压力较大;有的目录范围较窄,服务能力跟不上群众需求。这次从全国层面统一长护服务项目目录,实现了项目名称、数量、代码的规范统一,为长护险制度统一建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实现了更广大范围的公平性。  比如,目录制定过程中将各试点地区已开展的项目如“头面部清洁”“足部清洁”“梳头”“剃须”“床上擦浴”等通过“合并同类项”方式整合成“擦浴”,项目内涵明确为“根据照护对象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及皮肤完整性等,选择适宜方式对照护对象进行局部擦浴(面部/手足部清洁、梳头、剃须等)或全身擦浴,根据需要涂抹护肤用品”,保障参保失能人员通过长护险享受到相同内容的服务。  (二)统一不同场景服务标准,促进服务均等  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主要分为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以往由于不同护理服务机构的管理要求不同,提供的护理服务存在很大差异。这次出台长护服务项目目录,从政策上规定了服务项目的内涵和要求,即机构护理、居家护理等不同服务类型提供的服务项目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相同服务项目在不同服务类型或场景中的服务要求是一样的,护理服务机构在不同场景中均需提供均质化的服务。  (三)统一长护服务要点要求,助力标准规范  此次出台的长护服务项目目录,除了统一服务项目的项目代码、项目类别、项目名称外,还从服务要求、服务人员和服务时长等方面规定了各项目的服务要点,规范了护理服务要点操作要求,即相同的长护服务项目,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机构均提供相同的服务内容,让参保失能人员享受稳定的、可预期的服务。以服务项目“吸痰”为例,护理服务机构均需按目录中服务要点的要求提供吸痰前准备、吸痰操作等5点服务内容,有利于提高机构的标准化服务水平。当然,护理服务机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质量,但基本的服务要求是一致的。  引导长护服务行业发展,推动助力银发经济  (一)稳定长护服务岗位需求,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战略购买,长护险基金为长护服务行业提供稳定预期和资金支持,激发市场活力。据统计试点以来,拉动投入服务供给端的社会资本超600亿元,长护服务机构超8800家。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约4000万人,但长护服务人员缺口还很大,预计将产生近千万的岗位需求,提供更广大的就业机会。长护服务项目目录为这些岗位的服务明确了要求,《通知》同时规定了长护服务项目的使用方和受用方,从政策上回应了长护服务行业的岗位需求,给健康照护行业队伍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促进长护险信息化建设,推动统一规范  长护险作为独立险种,自建制之初即坚持高标准起步,严把质量关的原则要求,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长护险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护服务项目目录设置了统一的项目代码,有利于规范管理和提升服务,强化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等信息化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通知》要求做好长期护理服务项目分类与代码的落地应用和长期护理保险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各地落实过程中也需继续强化长护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对管理服务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长护险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三)探索支持性辅助器具保障,支持智能发展  在老龄化背景下,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智能化辅助器具迎来蓬勃发展,在失能人员照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知》明确,国家层面根据人口形势变化和制度发展,研究探索将长期护理相关智能化服务和支持性辅助器具等纳入支付范围。可以预见,支持性辅助器具纳入长护险支付范围后,将进一步提高参保失能人员的护理服务品质和效率,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鼓励研发和应用数字化、智能化长护服务产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鲜活动力,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更高质量发展。  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对于加快推进我国长护险制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将发挥长护基金战略购买作用、促进长护服务公平可及、引导长护服务产业发展,也将为商业护理保险、慈善护理服务等多层次保障提供基础框架,有助于构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慈善捐赠为辅助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作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严娟 【编辑:张燕玲】

📖 相关文章